防治小儿顽固性便秘,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很重要,偏方、土方不要随便试。
前两天,有朋友发来微信问:
""我们女儿(3岁)便秘越来越严重了,怎么办?以前两三天解一次,最近要五六天。每次解的时候也越来越痛苦,脸都憋红了,所以每次一让她解大便,她就闹脾气,她烦躁,我也揪心。""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小儿便秘的危害,以及如何防治小儿便秘。
本期口述医生:浙江省名中医、儿科学博士、主任中医师丛丽教授。
丛丽教授从医三十余年,曾任浙江省中医院儿科主任,浙江中医药大学儿科教研室主任
小儿便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
小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病、多发病。据统计,2-4岁的孩子便秘的发病率为3.8%,且逐年上升。很多人对便秘的认识可能还只停留在排便困难上,其实,它的危害远不止于此。
首先,严重的便秘会引起肛裂,肛门出血,这会给孩子心理带来极大的打击。
其次,便秘的孩子容易上火,那么,他们发生扁桃体炎、扁桃体化脓、口疮等几率会随之增加。
第三,便秘会影响孩子的食欲、睡眠等,继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。
便秘的孩子很痛苦
孩子便秘有多痛苦,曾有家长向我这样描述过:
""我女儿(26个月),从出生开始大便就不好,每次至少要拉半个小时,每次都拉得浑身是汗,有时候还会恶心、呕吐,看得我心疼死了。""
""我儿子的大便都是一颗一颗,黑色的,跟石头一样硬,家里的马桶都被他拉堵了好几次。""
判断孩子身体好不好,主要看孩子是不是吃得下、睡得着、大便情况怎么样,三者是密切相关的。
孩子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吸收怎么样?也可以从他们的大便中观察和预测到。换句话说,大便是预测孩子健康状况的一个很好的依据。
孩子一旦出现便秘,很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,如口臭、咽喉红肿、扁桃体化脓、食欲下降、腹痛腹胀等。
我曾接诊过一个4岁的小女孩,她爸妈常年在国外,跟着外婆一起生活。当她外婆找到我时,她已经便秘一年多了,严重到什么程度呢?基本上六七天才解一次大便,每次都很干,像羊屎。
本来她外婆没把她便秘的事放心上,因为她自己也要三五天才解一次大便。
让小女孩的外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因为,她发现小外孙女自从开始便秘后,体质就越来越差,几乎每个月都要上医院,不是扁桃体发炎,就是发烧、流黄鼻涕。
为了给外孙女治便秘,老人家没少动脑筋,查各种食疗,带她做推拿,看了不少医生,开塞露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支,但就是反反复复好不了。用她自己的话说是""带得心力交瘁""。
开塞露不是特效药,能不用尽量不用
临床上,便秘有功能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种。中医里的便秘,主要指的是功能性便秘,即结肠、直肠未发现明显器质病变,以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排便障碍。功能性便秘也是小儿便秘中最为常见的,约占90%以上。
便秘了怎么办?很多家长会首选开塞露,其实是不妥的。
从暂时缓解孩子排便困难角度来看,开塞露确实是特效药,可解救大便干燥于一时,效果也相当不错,但长时期使用问题就来了。
当孩子发现自己每次拉不出用点开塞露就可以时,他就不会再愿意自己去用力了,因为相比之下自己用力是一件痛苦的事。渐渐地,孩子就会逐渐丧失自主排便的意识和能力。
同时,长期使用开塞露的话,肠道对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会下降,还会导致便秘越发严重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发现开塞露越来越不好使的原因。
小儿便秘
不定时排便是小儿便秘的最大诱因
和成人便秘一样,小儿便秘的常见诱因也不外乎以下5点:
饮食结构越来越精细化,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越来越少;
作息不规律,晚上不睡,白天不起;
没有足够的活动量;
每日饮水量过少,甚至饮料代替水;
缺乏定时排便的习惯。
那么,上述哪个因素影响最大?为此,我曾在门诊做了个小调查,调查了105例顽固性便秘的患儿发现:
没有养成每日定时排便习惯是导致小儿便秘的最大诱因,有100人,占95.24%;位居第二的是每日饮水量未达到800毫升,有76人,占72.38%;其次是饮食结构不合理,有73人,占69.52%;每日活动量小于2小时紧随其后,有65人,占61.90%。
排便本身就是一种反射性活动,只有养成了定时排便的习惯,反射才能建立,才不容易便秘。若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就容易发生便秘。
什么时候是比较好的排便时间?早上起床或早餐后。
一方面,这两个时间段最容易产生便意;另一方面,当孩子开始玩耍之后,很容易忽视自己的便意,或习惯忍便,久而久之就容易进展为便秘。
要特别提醒的是,当孩子在排便时,一定要让他专心解大便,不要再做其他事情,比如看电视、看书、玩玩具等,这会分散他的精力,降低排便的效率。
对于排便困难的孩子,不要过分地施加压力。如果孩子超过10分钟还没解出来,就不要再强迫他了,否则容易造成心理阴影。
多喝白开水,不要用牛奶、饮料、蜂蜜水代替
日常生活中,防治孩子便秘最重要的一点是——让他们多喝水,而且必须是白开水。喝水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肠道的水分,促进排便。
绝对不能用饮料或者牛奶代替。因为无论是饮料还是牛奶,特别是碳酸饮料,不仅含有添加剂,喝完之后还很容易出现饱腹感。喝饱了,孩子饭菜就会吃得少,没有食物吃下去,怎么形成大便?
在饮食方面,提倡粗茶淡饭、荤素搭配,越是精细的食物,粗纤维的含量就越低。
富含粗纤维的食物有一个特点:能吸水膨胀使肠内容物体积增大,而肠内容物只有达到一定的体积,才容易形成排便刺激。
常见的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有:
菜类:大白菜、芹菜、韭菜、竹笋、大蒜苗、海带、紫菜、香菜、黄花菜等。
果类:火龙果、香蕉、苹果、梨、葡萄、柿子、山楂等。
菌类:木耳、蘑菇、香菇、金针菇等。
其他:粗杂粮、豆类等。
至于蜂蜜,虽然它确实有通便的作用,但我不建议家长给孩子吃,尤其是1岁以下的孩子。此时,孩子的肠道还没有发育好,蜂蜜中含有花粉颗粒可能会透过肠壁的屏障作用进入体内,容易诱发中毒。
2岁以上的孩子也要尽量少吃。蜂蜜的含糖量高,吃完以后会有饱腹感,继而直接容易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。